
黄泥三尺深,抗灾人心齐。平江遭遇历史以来最大洪水,受灾情况之重、范围之广超乎想象。三阳乡作为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5小时内降雨量超300毫米以上,累计降雨量超700毫米。在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三阳乡涌现了一批勇于担当、冲锋一线的先锋模范,用行动彰显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接听300余个电话,巡查4个尾矿库、6个地质灾害点,这是防汛期间三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易恒持一天的工作量。
“虽然已经雨过天晴,但我们后续的灾后修复及重建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你们在干好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预防好次生灾害!”7月3日上午,易恒持嘶哑的声音在办公室响起。原来,在上户查看完受灾群众房屋受损情况后,易恒持心中始终放心不下部分村的安全状况,再次拿起电话了对各支部书记进行叮嘱。
持续多日的奋战和一刻不停的电话让易恒持声带严重受损,但当同事准备为他泡上一杯热茶的时候,他总是说:“你们不要管我,现在各线办都很忙,大家抓紧时间把手里头的事情做好。”
十多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在此次洪灾中,三阳乡是全县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但在党委政府的精心指挥、充分调度下,牢牢守住了无一人员伤亡的工作底线。
“快起来,外面要下大雨,马上要涨水了,赶紧转移!”这是甲山村支村委成员毛俊的声音。7月1日凌晨5点,天空下着瓢泼大雨,此时刚从三宝水库巡查返回的毛俊发现部分地势低洼的房屋已存在进水危险,他一手打着雨伞和手电,一手紧急地拍着村民的大门,将他们叫醒,督促立即转移。
自从6月22日以来,毛俊始终坚守岗位,做实防汛救灾、值班值守、灾后修复等本职工作。在七斗垅万亩山塘出现险情后,他第一时间冲锋在前,组织力量进行紧急抢险,及时解决险情。洪灾肆虐时,他冒着危险探寻被困人员,主动对接联系冲锋舟,成功解救群众2人。“只要是上级交代的任务,不管有多困难,都要想方设法按时保质完成。”毛俊说道。
洪水退去后,毛俊的家中一片狼藉,洪水的冲刷导致房屋内留下了大量的淤泥沙石,但是他仍顶着已经嘶哑的喉咙继续奔走在灾后修复及重建一线,组织组长、党员冲洗道路,开展消杀。
“艰难方显勇毅,患难见证忠诚。”施国平,苏岳村一位有着12年党龄的党员,未经党支部组织动员,他主动参与到了灾后清理、消杀工作中来,展现出新时代基层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7月3日,洪水退去,苏岳村内热火朝天,清洗道路、电力维修、抢救财物......党支部书记赵斌旗在分发蔬菜、消毒液等物资时,原在清理道路淤泥的施国平将自家的三轮车开过来说道:“书记,把菜转移到我车上来吧!现在路不好走我的三轮车轻巧方便,发放起来也更快!不要报酬,免费为大家服务!”随后,施国平协助支村委将物资转运至自己车上,
据悉,施国平是苏岳村第一个报名灾后抢险的党员,同时,也是苏岳村今年评定的优秀党员之一。
抢险处逆行的身影
是对“共产党员”的最美诠释
大水中泥泞的身体
是对“生命财产”的全面守护
电话里嘶哑的声音
是对“群众安全”的庄严承诺
奉献无声 却震耳欲聋
谨以此篇
献给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群众
责编:三阳乡党政办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
分享到